
一次性运输温度记录仪在操作前的准备步骤至关重要
点击次数:87 更新时间:2025-06-25 返回
一次性运输温度记录仪是专为冷链运输设计的温度监测设备,主要用于记录食品、医药品、化学药品等对温度敏感的产品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数据。它支持°F/°C双模式,方便不同地区用户使用;提供从5天到90天的多种记录模式,满足不同运输周期的需求;产品分为低温、常温、高温三个温度区段,以适应不同货物的存储要求。其记录精度通常≤+1°C/+2°F,确保数据的准确性。
一次性运输温度记录仪在操作前的准备步骤至关重要,确保数据准确性和运输合规性。以下是操作前的核心准备工作:
1、设备检查与准备
外观检查:
确认记录仪外壳无破损、密封完好(如热封或胶封完整),避免因运输或存储导致传感器失效。
检查标签信息(如型号、序列号、有效期、校准日期),确保设备在有效期内且符合使用标准。
激活机制测试:
若为手动激活型(如按钮或拉环启动),测试激活功能是否正常(如按下按钮后指示灯亮起)。
若为自动激活型,确认运输前未误启动(如保护膜未撕除)。
2、参数配置与设定
预设报警阈值(如支持):
根据运输物品的温度要求(如疫苗需2~8℃),设置超温报警值(部分型号支持出厂预置,无需操作)。
确认报警提示方式(如蜂鸣、LED闪烁或震动)。
记录频率与时长:
检查设备预设的采样间隔(如每10秒~1分钟记录一次)和存储容量,确保覆盖整个运输周期。
若支持自定义,根据运输时间调整记录频率(如长途运输可降低频率以延长续航)。
3、校准与验证
校准证书核对:
确认设备附带出厂校准报告,精度符合要求(如±0.5℃内),避免因传感器偏差导致数据错误。
若需现场验证,可将记录仪与标准温度计同置于恒温环境(如冰水混合物或恒温箱),对比读数一致性。
电池/电源检查:
确认一次性电池电量充足(如通过指示灯或出厂预检标识),避免运输中途断电。
4、安装与固定
位置选择:
将记录仪放置在货物中心或关键监测点(如冷藏箱顶部、货架间隙),避免直接接触冷链容器内壁(防止局部温度异常)。
若为多箱运输,每箱应独立放置记录仪,确保数据代表性。
固定方式:
使用配套扎带、胶带或磁铁固定,确保设备在运输中不会移位或脱落。
避免遮挡传感器区域(如包裹过多隔热材料可能导致读数延迟)。
5、环境预处理
预冷或预热:
将记录仪与货物一同预冷至目标温度(如冷链运输前放入冷库2小时),确保初始读数准确。
避免记录仪因温差过大导致传感器响应延迟或冷凝水短路。
防水防潮:
若运输环境高湿(如海运或冷藏车),检查设备防水等级(如IP67),必要时增加防水袋保护。
6、数据记录与追踪准备
唯1性标识:
记录仪序列号与运输批次、货物信息绑定(如粘贴标签或扫码录入系统),便于后续数据追溯。
读取工具准备:
提前准备数据读取设备(如USB线、NFC手机或专用软件),确保运输结束后能及时导出数据。
